以逐绿向新的姿态,全力驱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正坚定不移地走绿色赋能、低碳引领的发展道路,在工业转型升级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力求换道超车!
甘河园区通过一系列聚焦绿色转型、智能制造与产业链优化的“焕新”举措,园区面貌悄然蜕变,不仅刷新了外界的固有印象,更为自身的未来发展铺设了一条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绿色之路。
曾经,提起人们印象中的工业园区,黑烟缭绕、废水排放、异味弥漫。如今,环境焕然一新,提起甘河园区,绿色、低碳、环保成了这里的代名词。蓝天碧水下,标准化车间井然有序,绿电驱动中,经济发展动力十足。
从昔日传统的工业聚集区域,到如今绿色低碳的前沿阵地,园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要建设生态文明高地上的高质量现代化工业园区”的要求,不断推动着甘河园区向新型现代化工业园区探索前行。
用心用力 走稳园区发展的“绿色之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甘河园区青海百通高纯材料开发有限公司、青海西矿同鑫化工有限公司等两家企业榜上有名,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前不久,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16个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节水型工业企业典型案例,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宁发电分公司、黄河鑫业有限公司亦是青海省内上榜的两家企业,两企业均为甘河园区企业。
甘河园区内的绿色“军团”在日益发展壮大,这一项项荣誉与成就取得的背后,正是近年来甘河园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绿色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体系建设的累累硕果。
为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号召,甘河园区聚焦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建设中的“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引导企业开展绿色化改造和绿色制造创建,支持企业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开发推广绿色产品。
实施绿色工厂、节水型企业培育,鼓励优势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持续扩大绿色制造队伍,以绿色低碳牵引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工业企业利用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开展绿色环保改造,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绿色技术供给、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提升绿色生态环境、健全绿色发展机制,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底色。
截至目前,甘河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已创建1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3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3个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45个省级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以案促改 标本兼治保护园区生态环境
2025年1月9日,甘河园区2023年黄河流域警示教育片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通过省级复核验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已在园区落地生根。甘河园区把抓好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政治纪律,不折不扣做好以案促改的“后半篇文章”,园区从五个维度深入发力,推动督查问题整改落细落实。
——高位推动。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定岗定责督办落实。推动落实“一体化”,党委、管委会领导召开20余次党委会、专题会等会议,主要领导12次下沉调研督导;统筹部署“一盘棋”,成立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一个问题一个专班工作方法,统筹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压实责任“任务清单”,细化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构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带领抓、责任部门具体抓、上下协同抓的责任体系。
——专家帮扶。对于整改过程中存在的治理技术、工程措施、政策落实等方面难度较大的问题点位,及时邀请国家、省、市级16名行业专家现场开展60余次“把脉问诊”,研究分析堵点、难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专攻整改“硬骨头”。
——加大投入。近年来,园区累计投入10.19亿元,着力推动各类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其中,投入1.1亿元实施了中水回用项目,中水回用率达到84.7%;投入0.37亿元实施了雨污分流项目,使污水处理厂不断提质增效;投入8.09亿元实施了工业企业烟气治理和提标减排项目,累计消减331吨氮氧化物、9100吨二氧化硫、876吨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投入0.63亿元实施了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项目,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质效和突发状态下的应急处置能力。有力保障了园区地表水水质。
——执纪问责。甘河园区通过建立健全纪委监督与生态环境监管贯通协同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紧盯问题整改关键部门、关键环节,对各类督察反馈问题及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短板问题进行全过程督查督导,全力推进各类问题整改落实。
——治本攻坚。甘河园区始终把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解决园区生态环境领域问题的机遇契机,立足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深入推动环境治理提质增效,持续改善园区生态环境质量。目前园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2%以上,较2019年提升了16.3个百分点,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处置率达95%以上,危险废物安全利用处置率达100%,建设用地安全可控,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
在不断扎实推动环保问题整改下,园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甘河园区完成了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等5类6项问题整改,剩余2项问题正在按时序推进;完成了2家企业低氮改造,实现减排30吨氮氧化物、1400吨二氧化硫、20吨颗粒物;实施青海百河铝业电解车间脱硫改造项目;东区地下水氨氮治理提升改造全面完成,治理设施运行效率达到100%。深化“河湖长”制工作落实,整治3项“四乱”问题,与湟中区开展4次联合执法、4次交叉检查,解决3项问题。消除9项土壤污染隐患,实施10项工业固废综合处置项目,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建设用地安全使用率保持100%……
以绿生金 加快构建低碳循环体系
节能降碳已经成为甘河园区的“绿色标签”。甘河园区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长远发展的目标,在这一宏伟蓝图下,园区将持续筑牢绿色发展理念,深挖企业节能降耗潜力,积极创建能效标杆和绿色制造体系,助力园区全面绿色低碳转型,通过持续降低“含碳量”,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在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后,今年甘河园区深入推进循环化、低碳化改造。黄河鑫业等3家企业获评综合能源消费量50万吨标煤以上企业全省节能工作评价考核优秀;实施投资10.44亿元的12个节能降耗项目,年节约能源达3.53万吨标准煤;13家企业19个工艺能耗现场核定基准水平率达100%、标杆率达42%。
同时,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全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完成390万张“绿证”认购;推动实施装机量13MW的黄河鑫业(二期)分布式光伏项目,完成后可增发绿电1794万千瓦时,年节约能源8706吨标准煤。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5.91%;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5.91%,超计划完成任务;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园区2家企业入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节水型工业企业典型案例。
近年来,园区紧盯全产业链构建,聚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大力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博鸿化工铬系新材料等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天合光能光伏玻璃等产业项目积极办理前期手续,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绿色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引领产业向高端化、高质化和绿色化方向迈进;聚焦工业企业节能减排、转型发展,深入推进有色(黑色)金属、基础化工等行业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重点实施云天化投料系统粉尘治理等28个技改项目,园区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能源低碳化。
下一步,甘河园区将紧抓绿色低碳发展的历史机遇,持续大力实施绿色产业转型升级、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发展提升工程,唱响绿色生态主旋律,深耕绿色经济新篇章。促进园区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以更加坚定的绿色步伐,构建循环高效的产业体系,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中,绘就一幅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