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园区求新求变步履不停

朔风渐起,寒意愈浓,东川园区求新求变的脚步并未因此放缓,作为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根发苗的地方,历经23年的积淀与成长,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更加自觉地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工作要求,一路大胆探索、一路改革创新,这片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与机遇。

稳进之间看发展韧性——全年,预计园区完成限上批发业销售额402亿元,完成限上零售业销售额68亿元,完成进出口额14.2亿元。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主要工业品价格回落、转型阵痛叠加等困难,园区上下顶压前行,多措并举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破立之下看生机重现——争分夺秒、加紧建设,昔日沉睡的土地上,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正在拔地而起,企业升级、生产迭代,深耕绿电优势转化、绿电价值实现,做强做优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变革之中看赢商决心——创新升级招商方式,谋划对接光伏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储能、绿色算力等方面40余个项目,完成省外到位资金约33亿元,完成项目签约金额约300亿元,同时紧扣企业发展痛点难点,量身定制“企业开办大礼包”服务,切实以“营商”促“赢商”,让更多企业愿意投资、愿意创业、愿意深耕。

截至目前,园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9800余户,其中企业5450余户、个体工商户4350余户,正在积极向“万户”市场主体迈进。

倾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上的高质量现代化工业园区,在交织的时光剪影中,东川园区无数耀眼的时刻被一一标注。

30d31df4-7955-411a-a490-976af219fa0c         8fbf2254-86a0-4d20-9da9-ee1e5dc31ec8

盘活存量  务实求变育新机

2024年,东川工业园区全面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和“扛牢责任、真抓实干”要求,重点引进西宁新型显示产业园项目,项目总投资285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60亿元,建设MLED显示芯片和MLED显示模组两个项目,该项目有效填补了我省新型显示领域产业空白,开辟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赛道。

初冬时节,几场冬雪过后,高原古城变得愈加寒冷,东川园区西宁新型显示产业园项目现场,“热度”和“速度”却丝毫不减,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各类机械车辆有序作业。

“我们紧盯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科学组织施工,在确保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项目负责人表示。

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怎样因时而变,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是摆在东川园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对于东川园区来说,人口不断集聚,产城融合日益加快,有限的土地资源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为了破解“地从哪里来”的问题,园区转向存量要空间,盘活辖区老旧厂房或闲置资产,从而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西宁新型显示产业园项目是园区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实现‘腾笼换鸟’发展的重大突破。园区以开工建设西宁新型显示产业园为契机,加强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建设。”东川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介绍道。

为了让“沉睡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东川园区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梳理低效及僵尸企业闲置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对外出租等多方式,引进培育创新型企业,补齐完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累计收购收储11户企业闲置低效土地994亩,累计盘活已收储低效土地约328亩、盘活房产类资产约5.7万平方米。

a36c4fcb-007e-4870-910e-9c13375792a0

cdb087a3-4973-4954-a4fa-4199f4a6cb7e


培育增量  突破求新动能足

日前,全国工商联发布“2024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东川园区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省唯一成功入围的企业,位列榜单第31位。

亚洲硅业作为我省本土民营光伏企业,同时也是西宁光伏产业龙头企业,持续将研发投入聚焦于高纯硅材料低碳生产领域,通过技术研发与迭代升级巩固市场地位、引领产业技术进步,成为国内首家实现N型高品质硅料进口替代、并在行业内率先实现批量高品质多晶硅出口的企业。亚洲硅业与天津大学合作成立氨氢能源联合研发中心,开发新型化学储能前沿技术,为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在求新中迎变局,在变局中再创佳绩。聚焦优势、多措并举、多维驱动,把存量资源转化为优质增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优化生产力布局,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东川园区步履铿锵。

今年以来,东川园区聚焦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建设中“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主动融入青海省十大创新平台建设,坚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手抓,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全年,园区企业研发投入达3.8亿元,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3.6%,新增实用新型专利364件,发明专利43件,外观设计5件,累计实用新型专利1616件,发明专利363件,外观专利114件。

11户企业成功获评“青海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增1户企业为“专精特新”,新增3户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3户省科技型企业、1户市科技型企业。

新增引进和培养省级高端创新创业人才4名、柔性引进省级高端创新创业团队1个、青海高原工匠2名,青海省高端会计人才1名。

青海绿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全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项目首批产品成功下线,标志着我省在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领域实现“零”突破。青海蓝湖善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硫酸镁钾新饲料添加剂产品成功获批为国家新饲料添加剂品种,并实现全国首座饲料级硫酸镁钾晶格重构炉在成功点火,实现全省“双零”突破。

积极组织亚硅半导体、亚硅多晶硅、电子材料等重点企业开展绿电绿证交易。园区18项光伏产品纳入《青海省清洁能源制造企业遴选产品目录》,占遴选产品总目录的43%。

“园区将积极构建以开放融合的创新产业、协同互动的创新主体、赋能专业的创新平台、多元集聚的创新要素为主的创新生态体系,以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近距离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奋力推进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贡献东川力量。”东川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提升质量  向着未来再出发

走进东川园区,商务楼宇林立,现代化厂房密集,各类运输车辆川流不息,都市工业与城市烟火在这里融合共生、相得益彰。

今年是青海诺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入驻东川园区的第9个年头。该企业拥有国内行业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铜箔工业智能化生产线,也是全球唯一一家既能生产3.5-8微米超薄锂离子电池用电解铜箔、微孔铜箔,5G通讯用的高端标准铜箔,也能生产3-14盎司超厚电解铜箔的技术领先企业。

“无论是经济运行良好时,还是在行业陷入周期性低谷时,省、市、开发区、园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只增不减,这么多年,市场环境在变化,但不变的是优质营商环境和良好服务态度带给我们的暖心与信心。”青海诺德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说。

开展惠企利民“多免”服务,设置“潮汐窗口”;2024年,东川工业园区落实“三级联点”机制,紧盯142家重点企业和项目,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全年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82个;帮助企业申报各类专项资金1.53亿元,下达园区优惠政策资金5585.17万元。

今年3月,特斯拉在中国海拔最高的汽车销售门店入驻园区,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今年5月,园区又一光伏制造产业补链强链项目——年产1.5万吨光伏组件铝边框及1万吨光伏组件铝合金支架生产项目开工建设。

东川园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发挥经济运行工作专班作用,聚焦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高频、热点需求,延伸服务触角,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推动企业稳产增产,持续强化企业培育,精准指导入规纳统。积极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打造舒适有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宜居宜业的生态园区。

坚定信心决心,咬定目标不放松、铆足干劲往前冲,向着未来再出发,我们相信,东川园区将迎来新的更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