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首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 构建“一核两轴、两屏三区”国土空间总格局

1月2日,西宁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市长吉辉介绍《西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相关情况。

《规划》是西宁市首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西宁市国土空间作出全局性安排,是西宁市面向2035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

2024年12月23日,《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此次编制的《规划》结合西宁实际,以国家重大战略、省委省政府和西宁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为导向,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支撑保障作用,反映了西宁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

《规划》在全国“多规合一”改革决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主体功能区战略定位、城乡规划布局优化、土地利用规划管控政策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一张蓝图”谋发展。

《规划》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全省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进一步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效应,应对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休闲、消费等需求的多样化趋势,不断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为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空间保障。

《规划》紧紧围绕“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汇聚优势产业集群,保障产业发展空间的拓展,深入挖掘河湟文化价值,保障旅游发展所需空间,着力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西宁的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确定西宁是青海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明确了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

《规划》立足于西宁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城乡空间布局,构建了“一核两轴、两屏三区”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提升中心城区服务能级,进一步推动南川、北川、东川等重点片区产城融合发展,构建“山水交融、双心引领、环状组团”的空间结构。筑牢达坂山、日月山、拉脊山生态屏障,加强湟水、北川河、南川河及其支流的水污染防治,保护好西堡生态森林公园,持续巩固“一芯、两屏、三廊道”的生态保护格局。拓展高原特色农牧业生产空间,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保障现代都市农业空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