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甘河工业园区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聚焦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部署要求,聚力“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压实责任、守正创新、攻坚克难、加压奋进,在困难中寻找突破、在责任落实中体现担当作为,不断推动产业提质、项目提速、工作提档,奋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力稳住工业“压舱石”,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持续壮大经济体量,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园区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工作要求,直面市场大环境影响困难,结合“一表一单一图一机制”和“四端发力”以增补欠工作落实,充分把握经济形势变化,紧盯重点行业、重点指标,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强化助企暖企纾困解难,持续提升规上工业企业发展质量和发展总量,全面推进骨干企业加快壮大发展,小微企业稳产扩产,完成4家工业企业和2家商贸企业“升规入限”,1-11月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1.1%,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14.36亿元,同比增长10.9个百分点,占西宁市规上产值的37.3%;完成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额46.58亿元,同比提升14.7%;完成上下游产品对接221亿元、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42倍,实现外贸进出口成倍增长。高质量完成了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使命。
加强项目招引建设,筑牢工业发展基础。园区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经济工作和工业发展的重点,通过深入实施招商引资领跑行动强化产业项目招引、严格落实“六抓一控”工作要求稳定工业投资等措施,全力以赴延链补链壮大产业链、稳定提升工业投资。围绕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的要求,修订完善13项产业链图谱,绘制完成12幅产业招商靶向对接地图,新增谋划 “延链、补链、强链”招商项目32项,并按照省市主要领导对推动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示批示精神,依托园区铝产业基础和优势,组织“链主”企业和头部企业召开了铝产业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共谋铝产业高质量发展良方。至目前,已组建专班赴外开展招商活动13次,完成签约3项,引进并完成备案项目8项,全年预计完成省外到位资金20.17亿元,进一步增强了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同时,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紧盯国家政策动向加大项目谋划和资金争取,争取到位企业大气污染防治、转型升级等领域专项资金1.7亿元,争取“两重”“两新”领域国债资金1.6亿元,实施的49个新建、续建、技改项目开复工率83%,1-11月完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20.7亿元,同比增长38.9%。以有效投资为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园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园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为主线,大力开展创新主体培育,奋力推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把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年内新增创新型、科技小巨人、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企业8家,新增市级研发中心2户,5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级评定,创新主体规模不断壮大。支持和鼓励企业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5项,自立研发项目50余项,累计研发投入5.72亿元,引导企业新申请专利67项、年度授权专利139项,博鸿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绿色、清洁铬化工技术及产业化示范”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中复神鹰获批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园区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到11.5%。同时,加快推进盐湖产业创新基地建设,加速推进“卡脖子”环节和薄弱短板领域科技攻关,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打通研发设计、中试熟化、项目落地等全流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路径,2个试验平台建设有序推进,5项盐湖科创项目有序实施,为加快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基地提供甘河支撑。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厚植绿色发展基础。园区坚持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黄河鑫业等3家企业获评综合能源消费量50万吨标煤以上企业全省节能工作评价考核“优秀”;13家企业19个工艺能耗基准水平率达100%。同时,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全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完成“绿证”认购372万张,装机量13MW的黄河鑫业(二期)分布式光伏项目建成投运,总投资12.27亿元、年节能量4.32万吨标准煤的16个节能降耗项目顺利实施,绿色电力使用量占园区总用电量的比例达67%。以国家级绿色园区为引领,引导企业开展绿色化改造和绿色制造创建,支持企业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开发推广绿色产品,实施绿色工厂、节水型企业培育,培育认定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节水型企业4家、节水标杆企业3家、省级水效领跑者8家、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典型案例7家,园区黄河公司、黄河鑫业作为全省仅有2家企业入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节水型工业企业典型案例,2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7.36%,规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7%,较全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高4个百分点,绿色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60%,循环经济工业产值比重达到89%。
做优做强服务保障,构筑良好营商发展基础。园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工作要求,强化思想作风转变,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以进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保障,抓招商为主的“一进三送一招”活动。制定印发了园企协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机制,召开园企联席会议2次、中小企业亲清政商关系座谈会1次;以铝产业链党建联盟为依托,整合产业链业务资源,带动海源绿能、苏锡铝业等10家中小企业同步发展,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等困难问题170余项,兑现留抵退税9914万元,组织企业申报并取得专项资金、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等约9.7亿元,申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项目2批次10个,组织参加政银企对接会8次,帮助企业落实贷款资金18.67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开展“未诉先应”机制创新,与湟中区共同成立青海省首个“检察护企”联络站,并推行工作日中午“不断岗”、周六上午“不打烊”延时服务和帮办代办、上门服务工作模式,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依托“昆仑英才”行动计划培养高端创新创业团队1个、科技领军人才2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3名、技术技能人才8名,并积极举办和参加专场招聘会39场,为企业解决用工1963人,指导20余家企业开展自主技能培训8万余人次,落实培训补贴资金94.92万元。
下一步,园区将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市委全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部署和要求一体贯通落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走在前作表率为牵引,突出“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全力以赴稳工业经济运行、提升安全环保质量、加强科技创新驱动、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