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开发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切实助企排忧解难

今年以来,西宁开发区坚持把助企暖企作为经济发展的“先手棋”,结合“有诉必应马上办”创新工作机制,以“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走在前作表率”的自我要求,凝聚各方资源力量,不断探索服务新模式,持续‌为企业提供要素保障、排困疏难、‌政策兑现等服务,为开发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提升企业便利度,助推营商环境“上台阶”。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一把手工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为企业提供便民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营商环境。通过打造“一站一点一室”快税模式、持续推行“工作日中午不断岗、周六上午不打烊”延时服务、“四有多免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方式,不断推进“园区事园区办”,全力提升园区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化水平。在各园区间建立互学共进机制,积极推行优化营商环境新做法、新亮点,建立“惠企政策发言人”,为办事企业提供惠企政策宣传和咨询,把惠企政策精准高效传递给企业;推行营商环境“体验官”,让工作人员亲身体验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各个环节,“躬身入局”查找营商环境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助力企业发展“加速跑”。以强化要素保障为切入点,为企业发展提供土地、规划、金融、科技及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全方位的要素保障,降低企业经营发展制度性成本,充分保护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今年以来,深入开展“入企服务现场办公”和“问诊送诊”行动,分类分级协调解决或推进企业生产要素困难问题21项;争取并及时下拨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发展、外经贸等专项资金8.2亿元;持续协调省级有关部门,推动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提升承兑汇票付电费比例、增加清洁能源供给等政策落地惠企;积极探索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进首例南川园区工业用地“标准地”挂牌出让改革;1-9月,累计组织开展银企对接200余次,帮助企业落实融资37.5亿元,上下游产业对接金额达到224亿元;新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4户、创新型中小企业35户、2024年度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44户,新增博士后工作站2户,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户,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户,数量均为全省第一。

强化党建引领,打造营商环境“红引擎”。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将战斗堡垒建在产业链上、服务赋能抓在产业链上、协同发展融在产业链上,把党建工作融入优化营商环境的各方面、全过程。在南川工业园区和生物科技产园区成立“绿色算力党建联盟”,通过吸纳园区企业、机关、省内高职院校等各单位党组织,以党建为纽带,整合各方优势资源,通过共建合作、共商共议,采取定期会商、创新合作、区域协同、汇报反映、激励表彰等运行机制,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动党建工作与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融合互动、共同提升、双向发展,提升园区绿色算力产业关键技术创新水平,助力全市绿色算力核心集群建设。打造了全省首个区域性商会党建共同体——“红领宁商”党建共同体,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事务联商、活动联办、党员联育、经济联促的“六联”工作机制,积极搭建共同体成员单位之间相互沟通、联系、合作的平台,推动形成“多方赋能、多域联动、多维共建”的区域性商会党建工作新局面,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下一步,西宁开发区将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牢固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工作要求,持续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主动靠前、排忧解难,为开发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环境,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