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绿色生态优势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青海,这片草木共生、万物共融的土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内涵,积极汇聚绿色新动能。通过不断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打开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领域,驶向高质量发展新赛道。这样的发展之道,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人类社会当下和未来的高度负责。

一、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内涵

绿色发展是重要目标,新质生产力是发展先导,两者辩证统一,相互促进,共同构建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蓝图。

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基石。新质生产力致力于提升人类对自然的利用与改造能力,探索一条高效、节约、环保的发展新道路。而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以最小资源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经济社会效益。这一理念不仅指引我们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题中之义。坚守绿色发展,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我们必须坚定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鲜明标签,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发展特色和方向。进入新发展阶段,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已成为我们的重要使命,它关乎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关乎未来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动能。绿色发展,作为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选择,不仅引领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更在推动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以绿色发展为追求,推动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从而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

绿色决定新质生产力的内核与本质。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以新促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通过技术革命、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绿色发展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要坚持绿色集约、质量优先、机遇共享,直面资源环境硬约束,驱动绿色技术创新和生态资源优化利用,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加快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在于释放绿色发展的巨大潜能,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绿色产业生态,实现绿色生产、生活和空间的全面优化,确保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能够广泛、公平地惠及每一个人。

二、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动能

绿色是青海的底色,蓝天碧水展示着其辽阔与纯净。这一生态优势,正是青海的魅力所在。青海始终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将其融入建设的每一个角落,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新时代,青海要在这丰富的生态资源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绿色产业优势,为优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推动青海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积蓄强劲发展潜能。高原气候、水资源、湿地、草地以及丰富的太阳能和矿产,为青海描绘了壮美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高原地貌景观。这些资源不仅展示了青海的生态之美,更为青海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可能。在持续的生态保护努力下,青海的生态质量指数、优良水体比例以及自然保护地保护率均走在全国前列,生物多样性也位列全国第二。青海不断探索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生态资源资产经营管理平台和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平台,探索创新景观与生态资源的市场化运营模式,为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站在新的起点上,青海有信心、有决心,利用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积蓄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以绿色产业为引领,培育经济发展动力。要深度整合生态环保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一批“零碳”产业集群,展现青海绿色产业的独特优势。加快产业绿色转型,让绿色产业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源”驱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同时,不断加大生态环保投入,确保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工业经济实现转型升级。青海正走向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未来描绘出更加繁荣与和谐的画卷。

发挥平台优势,释放政策红利。十多年来,青海生态环境保护思想认识程度之深、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执法督察尺度之严、环境改善效果之好前所未有,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青海通过出台一系列绿色发展政策,成功搭建起多个绿色发展平台,有效引导资源要素向绿色领域集聚。在强化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上,青海已经制定了《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等重要文件,为推进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活力。

三、铺就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之路

抓住绿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青海正致力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这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从要素整合、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制度创新等多方面综合施策,走出一条独具青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在青海这片生态资源十分丰富的土地上,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绿色资源的优化整合。

激活绿色生态要素。要充分提升资源开发利用的效能,激活生态要素的潜能,确保资源能够得到高效、可持续的利用。要致力于提高绿色要素的供给质量,不仅要增强生态资源的开发能力,还要在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确保能够为市场提供更加高端、优质、新型的绿色产品和服务。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绿色供应链,确保资源从开发到应用都能够实现高效、绿色、循环。建立健全资源环境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体系是关键。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我们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提升交易效率。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主体参与到绿色资源的开发中来,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在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我们需要创新机制,鼓励更多的利益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同时,支持平台企业加强资源整合共享,将草原碳汇等生态价值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最大化。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我们要大胆推动原始创新、原创性改革及创新性开放,建立长效机制、强化人才保障,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加速科技创新应用。要全面提升绿色科技创新能力,进而驱动生产力的绿色转型。当前,青海正处于科技创新的战略机遇期,应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加强绿色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要集中力量突破绿色关键技术,聚焦于节能降碳、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绿色科技创新高地。同时,我们需要壮大绿色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这包括遴选和培育一批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科技创新平台,形成绿色科技创新的集群效应。为进一步加快绿色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绿色技术交易平台和推广机制。这将有助于打通从研发到成果转化落地的全链条,实现科研、后续试验、产品研发、应用推广等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和良性互动。通过以上举措,我们将能够打造一个充满活力、高效运转的绿色科技创新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形成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要锚定绿色产业新质态,锐意进取,以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己任。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与坚实的产业根基,青海有条件且应当担负起塑造优质产业发展生态与绿色产业全新体系之重任,为推动绿色发展跨越新高度贡献“青海力量”。绿色制造业的发展须臾不可或缺,我们必须全面加速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绿色食品和生物医药制造等领域的绿色化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打造清洁能源产业、绿色农牧业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盐湖化工绿色产业、新材料产业等绿色全产业链的重要支撑,我们必须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积极构建集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于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推动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同时,发展绿色服务业亦不可偏废。我们必须将节能环保、绿色金融、绿色物流等核心领域作为建设重点,推动商贸、餐饮、住宿、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向绿色化方向转型。借助青海清洁能源资源的天然优势,我们还需着力提升清洁能源产品的辐射力,强化清洁能源产业的带动力,并扩大清洁能源人才的影响力,为全国清洁能源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输送清洁电力、低碳产品、先进模式与认证标准。如此,方能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共同擘画美丽中国的新篇章。

健全绿色发展滋养机制。青海,作为一个积极探寻生态保护之道的地区,其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日趋完善,但仍需激发那些绿色生产要素的潜能,以冲破束缚发展的桎梏,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孕育。为达此目的,我们必须构建生态环境风险监测评估的完备制度,持续优化生态系统治理修复和环境质量管理。同时,改革并完善生态治理的体制机制,使之更为适应绿色发展的需要,进而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治理体系和执法监管的长效机制。此外,还需优化那些助力绿色发展的经济政策,构建多元化的市场投入机制,深入探索绿色财政发展机制及绿色发展资金保障机制,确保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顺利实施,并严格执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在此基础上,完善绿色发展绩效的考评机制、监测机制及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全面增强推进绿色发展的能力水平,进而凝聚起强大合力,为绿色发展营造浓厚氛围,确保青海在绿色转型之路上走得更加稳健与长远。(作者:毛江晖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