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入选!甘河工业园区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党建案例入选全国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近日,2024全国企业党建(案例)研讨会暨第四届企业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甘河工业园区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党总支《以“党建+新发展理念”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案例从1800余篇候选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4年第四届全国企业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近年来,园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党建+创新发展,持续形成“党建引领、党企融合、互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坚持党建引领“入脑、入心、入眼、入行”,推动园区企业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复神鹰西宁公司党总支以“白加黑,红又红”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运用创新是动力、协调是特点、绿色是形态、开放是途径、共享是目标的系统观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企业创新发展全过程,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推动在“高水平”“高质量”“合理量”上协同发展。


截图录屏_选择区域_20240909165115


“党建+科技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该公司党总支坚持生产经营“出题”、党建工作“破题”的工作基调,把党组织力量延伸到国家重大工程、重大科技项目各个领域,以“党建+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将碳纤维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引领贯穿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始终,培育原创技术策源地。立足国内碳纤维核心技术和市场差异化需求,持续加大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投入,2023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1%,通过党员骨干“双带头人”项目成功申报专利60余件。组建“低成本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工程化技术”党员骨干科技攻关组,依托“青海省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国家发改委科技项目2项,省、市级科技项目3项,其中“万吨级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T700级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加快碳纤维关键核心技术迭代升级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党建+统筹协调”,保证产业自主可控

立足碳纤维产业链、产业集群,探索在碳纤维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党建联建共建的新思路、新方法,把党建工作延伸到上下游企业,以“红色动力”推动链上资源高效配置、链上企业互利共赢。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优势,不断完善产业链及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迈进;深化党建责任与安全生产责任“双挂钩”,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促进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双融双促”;以“党建+统筹协调”模式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把企业文化打造成企业协调发展的内在支撑,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协调,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党建+绿色低碳”,加快绿色转型发展

坚持以数字技术赋能绿色技术创新,实现对生产制造、回收利用等各环节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与管理,系统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落实“双碳”目标,向外融入“大绿色”产业布局,依托青海省“绿电”优势和清洁能源优势,紧盯碳纤维应用新领域、新优势,重新布局工业品生产、新能源品生产和基础保障三大业务板块,不断创新理念、科技等提升产品附加值,在风、光、氢等领域紧跟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提高企业“绿色”竞争力;聚焦节能降耗,围绕“四个一”系统“领题”,实施节能改造“破题”项目40余项,通过增设散蒸汽回收装置等系列措施,实现节能降耗减碳,年节约成本4000余万元。

“党建+开放融合”,增强资源配置能力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引、用、激、评”等人才发展各环节形成公平竞争体制。通过政府专项研究计划、碳纤维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等方式为培育原创技术提供长期支撑,不断强化相关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校企联合共建产业实训基地,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通过地企合作、校企共训、项目研发等多种合作发展模式,充分吸纳人才优势、技术优势,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2023年该公司被授予“昆仑英才”高原工匠、“昆仑英才—拔尖人才”“昆仑英才—杰出团队”等多项人才称号。同时,积极构建“党总支书记是培训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负责专业技术培训”,形成多个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培训格局,以“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每年各类培训60余场,以技术交流、岗位培训、实操比武、“岗位练兵”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发挥“1+1>2”的协同效应,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党建+共担共享”,激发生产要素活力

强化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形成企业与员工“发展过程责任共担、发展成果共享”的合作模式。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和治理效能。聚焦重点工作“三效”原则,打通企业管理效益、安全效益、质量效益、成本效益与职工岗位绩效相衔接的薪酬兑现模式,以基本工资、技能津贴为基础,形成月度绩效、年度绩效考核结果相结合的职工薪酬核算方式,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薪酬分配制度,通过“共担共享”的制度体系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