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西宁开发区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把实的要求、实的导向、实的作风贯穿全过程,强化分类施策、注重学用结合,以务实行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强设计谋布局。围绕深度融入产业四地建设,全面支撑五个中心城市建设,深入研究制定了《开发区链长制工作方案》《关于产业定位、功能布局、招商方向调整提升的工作安排》,10月份,落实推出了开发区《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建设光伏全产业链2023年行动方案》《新兴产业千亿投资计划》《促进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促进康养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方案计划,谋划储备招商项目218项,建立3000亿元级的招商引资项目库,为实现产业建圈强链、集聚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高地上的高质量现代化工业园区绘制了图谱、梳理了路径、奠定了基础。
招商引资全链发力。10月份,紧紧围绕光伏制造、锂电储能、合金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链条,突出以主生链、以链集群,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群引链。深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成立招商引资专班,赴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招商引资,引进落地总投资400亿元的美霖光伏制造垂直一体化大基地、2000吨电子级多晶硅等17个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其中,投资400亿元的光伏制造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从对接洽谈到项目签约落地仅用了不到2个月时间,靠的就是光伏制造产业的链条优势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在韧劲,凝聚了抓招商、优政策、促落地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动能。
项目工作扎实推进。10月份,开发区再新增落地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项目5个,总投资19.5亿元。目前,已成功引进落地光伏制造垂直一体化大基地、年产2000吨电子级多晶硅、20吉瓦单晶拉棒、20吉瓦时储能机柜等2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583.5亿元。完成省外到位资金117.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5吉瓦单晶硅、20吉瓦单晶硅等7个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预计全年可贡献规上产值100亿元。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全省GDP增长0.2个百分点。
创新赋能成效显著。聚焦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科技创新高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弱鸟先飞奋起直追行动,园区企业4项成果荣获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截至目前,开发区规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营收业入)357亿元;研发投入15.8亿元,占开发区规上企业营业收入1.4%,较2022年实现增长翻一翻。今年累计新认定市级研发中心8户、创新型中小企业37户、专精特新企业13户,新建成(挂牌)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4家。
绿色制造底色更足。10月份,开发区6家企业被国家工信部评为绿色制造企业,2家企业、2名同志被推荐为青海省推进高质量发展成就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机制项目被推荐为青海省改革创新奖。截止目前,开发区共有国家级绿色园区4个、绿色工厂36家(国家级23家)、绿色设计产品44项(国家级2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绿色制造水平持续提升。
培大产业育强企业。紧紧围绕年度投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能源全产业链35GW单晶硅、5GW硅片、5GW光伏电池和5GW光伏组件全线贯通,20GW单晶硅、18万只石英坩埚、1000万支硅芯、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盐湖提锂装备制造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项目建设质量效率实现双提升。加大项目入库纳统工作,新增入库项目42项、拉动开发区规上产值增长4.6个百分点。新入限企业5户、拉动开发区限额以上批发业2.1个百分点。狠抓企业培大育强,产业建圈强链工程,19家企业进入2023青海企业50强,高景太阳能成为全省首家入榜中国制造业民营500强企业,3家企业正在加快上市步伐,1企业获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荣誉称号,2家企业2名个人获青海省推进高质量发展成就奖,市场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动能更加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