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综合保税区初步达到封关验收条件

       据了解,西宁综合保税区自2020年8月15日开工建设以来,用了200余天有效施工期,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园区综合服务大厅、查验中心、主副卡口、熏蒸场地、地磅控制室、锅炉房、药械库、开闭站等基础设施主体结构均已验收完成,正在进行幕墙及内部装修施工;隔离围网、信息化系统、园区道路、通信线缆以及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

       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保税区建成后,前景不容小觑,综合保税区将以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功能为主,同时拓展与之相关的研发、设计、检测、维修、保税贸易展示等功能。另外,还将结合西宁市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藏毯绒纺产业、高原动植物精深加工业、现代物流业、新型服务业等五大产业,已初步确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物医药研发、智能终端设备制造、光伏、锂电制造、现代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等重点项目。

       为了吸引更多外地客商入驻,我市积极起草了《关于支持西宁综合保税区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本,在发挥“保税、退税、免税”功能政策的基础上,对入驻企业在一体化通关、产业扶持、税收优惠、科技创新、土地租赁、管理服务等方面都给予支持。同时,还针对入区企业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建立完善“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工作机制和流程,全方位为入区企业发展服务。

       综合保税区运营后,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的功能于一体,可以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进一步推进产业承接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和扩大就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