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指千亿产业集群 “智”造赋能光伏领跑 ——西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绵延数百平方公里的光伏发电大基地,深蓝色的“光伏海洋”蔚为壮观;在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西宁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全速奔跑……

       与“光”同行,从“光伏制造”到“光伏发电”,青海炽热的“阳光”将一个备受关注、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与一个积极打造光伏产业集群的现代化城市“链”接在一起,共同“追光逐梦”,结出丰硕果实。

       竞逐光伏产业发展新赛道,西宁在“破题”中勇于担当,在“答题”中勇毅笃行。依托青海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西宁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配套应用”较完整的硅材料光伏产业链,光伏产业聚链成群、加速崛起,实现光伏配件“青海造、青海用”,光伏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扎实推进。

 

天合光能机械臂

 

       聚“光”成“链” 点燃产业发展强引擎

       2023年12月15日,位于海南州兴海县河卡滩的国家第一批“沙戈荒”重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大唐兴海大基地50万千瓦光伏项目成功投运。极目远眺,“大唐蓝海”涌入荒滩戈壁,一块块硕大的光伏板,闪烁着蓝色的光芒,也折射出耀眼的“新”速度。

       大唐青海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海宽说:“一直以来,大唐青海公司紧紧围绕建设产业‘四地’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上下游协同发展,积极融入全省光伏制造全产业链。其中,大唐兴海大基地50万千瓦光伏项目47.58%光伏组件来自本省的天合光能。”

       时间回拨到2022年3月,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与青海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共同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2023年2月,首根西宁造210+N单晶硅棒成功下线;同年8月,天合光能至尊N型700W+系列组件在青海实现量产,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就此成为光伏行业首家实现TOPCon量产组件功率突破700W+大关的企业……短时间内,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实现了青海省光伏全产业链“全链贯通”。

       大唐兴海大基地50万千瓦光伏项目具有海拔高、地理环境特殊、面积广、建设规模大的特点。因此,相比常规的光伏组件,西宁产天合光能至尊N型700W+超高功率组件是项目最优选择。

       当然,青海光伏产业链间的环环紧扣,靠的是企业间双向奔赴,“携手”前行。为了高效配合大唐项目工期,天合光能以最快速度响应供货需求,从生产排期到配送时间协定,仅用了一个月时间。

      “大基地项目需要在诸多环节进行统筹规划,其流程相对一般工程更加复杂。天合光能凭借专业的服务和供货效率,不仅快速适应项目应用环境,还带来更高更稳定的效益。” 大唐(兴海)清洁能源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蔡成斌说。

      “青海造、青海用”的光伏产业链持续释放“链”式效应,更多“朋友”加入,不断提升发展韧性、汇聚发展动能。

       中核汇能(青海)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慧瑜说:“我们共计采购本省天合组件1259MW,努力提升国家能源大局中的‘青海分量’,为青海光伏‘朋友圈’贡献中核力量。”

 

航拍亚洲硅业甘河厂区

 

       从企业高效率投产到订单的源源不断,天合光能印证了“西宁产”的高效率与高品质。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电池负责人陈宝东说:“天合光能作为全球领先的光储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积极为青海本地提供低成本光伏终端产品及系统,真正实现‘青海造、青海用’,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作出贡献。”

       而天合光能拉晶、切片、电池、组件的全面贯通,让西宁在光伏赛道上踏出了关键一步,坚定了西宁聚力发展光伏产业的信心和决心。2023年,西宁开发区管委会与海南州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建机制,协同发力共同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共同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共同推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建设模式及接入方式、推进零碳城市建设……

       “链”接机遇 光伏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随着“双碳”目标的加速推进,全国光伏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

       青海是一个光照资源富集的省份,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进程中,省会西宁自然成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上行业“龙头”企业落户的最优选择。如何以链式布局激活“聚变效应”,西宁下足了功夫。

       2021年3月12日,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一期15GW项目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以下简称西宁开发区)开工建设,到同年6月15日点火试产,只用了93天。高景成功落户西宁,不仅体现了“高景速度”,也体现了西宁建设光伏产业体系的决心和毅力。

       针对高景太阳能50GW直拉单晶硅棒项目,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每周一、四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看出,“高景速度”的背后,是西宁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

 

单晶硅棒加工中

 

       作为第一家落户西宁开发区的单晶硅棒生产企业,青海高景吸引并带动了一批优质光伏配件企业入驻园区,对推动青海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以及两个千亿级产业基地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目前,企业一期、二期项目2200台单晶炉全部投入使用,已实现年产30GW单晶棒。为了保证原材料充足供应,我们与亚洲硅业、丽豪等本地原材料生产企业建立合作。”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监吉孝云说,今后,我们将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工业升级,不断加强与政府、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做到“青海造、青海用”。

       强链壮链,才能更聚“光”。西宁开发区围绕光伏制造产业建圈强链中心任务,加快编制《开发区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方案》,探索实施“开发区+园区+链主”招商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和招商顾问作用,依托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等龙头企业,持续加大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力度,积极招引产业链优质企业,为光伏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西宁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足现有晶硅材料产能基础,大力延伸光伏中下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N型高效电池、柔性薄膜电池等,推进大尺寸切片、高效电池和组件扩规增产提效;配套发展光伏背板、封装胶膜等关键材料和逆变器、汇流箱等关键部件,提升光伏制造产业链发展能级,建设全国重要的千亿级光伏制造产业集群。”

       “链”上“开花”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焕新

       从最初的金属硅粉、光伏支架和多晶硅产品制造,到高纯晶硅、电子级多晶硅、单晶硅棒、光伏电池片、石英坩埚和太阳能组件等多种类光伏配件生产制造,产品分布从上游向中下游持续扩展;

       成功引入天合光能、亚洲硅业、高景太阳能、阿特斯、丽豪半导体、晶科能源等一批头部企业,光伏行业占比持续扩大;

       形成光伏制造、动力及储能锂电池两个新能源产业集群,拥有14.5万吨多晶硅、102GW单晶硅、5.6GW切片、5.7GW光伏电池、5.9GW光伏组件等产能规模……

       放眼西宁光伏产业建设版图,企业强强联合,实现了企业“1+1=1”的产业融合,而产业“智”造发展,带来了“1+1>2”的高效变化。

 

天合光能拉晶车间

 

       硅片是产业链上游的末端,是光伏配件产品的起点。从投产并产出青藏高原第一炉多晶硅产品,到正式通过全球单晶硅片龙头企业隆基股份N型电池用料认证,成为我国多晶硅企业中首家通过该认证并批量供货的供应商,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降本增效。

       走进位于甘河工业园区的亚洲硅业硅材料有限公司08厂房,国内首条48对棒加压还原炉构成的万吨级多晶硅单体生产线映入眼帘,该生产线采用主流的改良西门子法高纯硅材料生产工艺,全部自动化操作并密闭循环运行,是目前最成熟、产品质量最高的多晶硅生产工艺。

       “作为第一批在青海落地的光伏企业,从起步阶段就以技术创新为本,多年来积累了覆盖高纯硅材料生产全流程的核心技术,如今已是青海光伏行业循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青海亚洲硅业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连基说。

       创新链赋能产业链,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西宁充分利用好国家、省市科技创新系列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为产业链可持续生态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截至目前,西宁光伏产业共会聚科研人才1017人,并与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优秀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进行产学研联合研发,以光伏支架制造、高效低阻单晶硅片生产、大尺寸硅片产业化应用、高纯硅材料生产等为主攻方向进行研发活动,初步形成了“多个研发中心齐聚、多条技术线路并进、多种产品产出”格局。

       “我们将优先支持高景太阳能、丽豪半导体等有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等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推动新能源领域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等创新载体梯队培育建设。聚焦光伏全产业链、锂电储能等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新能源领域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西宁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

       一个个光伏项目扎堆上马,一家家光伏巨擘加注投资,全面构成西宁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条,光伏产业在西宁这片沃土落地开花、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