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开发区国家级排名跃升21位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一个关于积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喜报从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宁开发区”)传来:

       近日,商务部公布全国230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情况考核评价结果,西宁开发区在此次考评中位居第115位,排名较2022年跃升21位。

       熟悉了解西宁开发区的人都知道,面对多重压力和困难,每一位排名的上升殊为不易。成绩的背后,凝结着艰辛与奋进,是西宁开发区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凝心聚力扛牢责任,咬定目标真抓实干,深度融入产业“四地”建设的不懈努力,是扛牢“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上的高质量现代化工业园区的责任担当,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建圈强链、量级提升、能级提高,发展定位更为科学,产业布局更为优化,产能规模大幅提升,经济体量持续壮大,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的生动实践。

       效应显现!体量质量大幅提升

       立足资源禀赋,深入分析产业发展优劣势,西宁开发区产业综合治理能力大幅提升,落实推出光伏全产业链、新能源、新材料、锂电、生物经济、康养、未来产业等系列方案措施,搭建形成具有西宁特色和优势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形成新兴产业千亿投资计划,已对接重点项目27项,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引进投资400亿元的光伏制造垂直一体化大基地等21个重大项目,全球海拔最高、单体最大的年产 2.5 万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光伏新能源产业链全线贯通,西宁市入围全国动力电池产能十强城市,“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非房)183.1亿元,同比增长1.22%;培育百亿超大企业9户,新增规上企业11户、限额以上企业15户,4家企业正在加快上市步伐。西宁开发区作为我市乃至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量质量大幅提升,2023年1月份至11月份,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60.3亿元,产值同比增长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1%,分别高于省、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4.6个百分点、7.1个百分点,持续领跑全省。”西宁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放带动!向新向绿工业筋骨更壮

       研究制定出台“1+5”绿电体系建设方案,在南川工业园区试点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项目、建设储能基地、绿电绿证交易认证、创建零碳产业园区等重点任务。

       持续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面落实能耗、水“双控”,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4个,绿色工厂36家,绿色设计产品45项,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重点领域产品能效全部达到国家基准水平,开发区4个园区全部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开发区机关和4个园区管委会机关被评为国家第三批“节约型机关”。

       全面推进实施开发区“创新驱动弱鸟先飞、奋起直追行动”,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签订共同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基地合作计划协议,园区企业4项成果荣获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户、省(市)级科技型企业35户、科技“小巨人”企业5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等37户、专精特新企业13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新建成(挂牌)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4家、各类研发平台14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 114 件……

       绿色发展底色成色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动力活力大幅提升,当下的西宁开发区,正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落子布局”,不断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2023年以来,西宁开发区累计培育外贸企业68家,晶硅材料、组件电池、碳纤维、地毯、羊绒等产品远销意大利、德国、马来西亚、日本、巴基斯坦、阿拉伯等国家地区。2023年1月份至11月份,以园区企业口径统计,西宁开发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9.8亿元,增长33.2%。亿元企业3户,较去年同期增长2家;千万元以上企业达到25户,较去年同期增长8户;4个园区均被评为青海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