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T1000碳纤维,一米长只有0.5克,但是它的强度可以承担500公斤左右的重量。手指头粗的一束碳纤维,可以拉动两架C919的飞机。”去年11月12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节目中,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为观众解密了国产碳纤维研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也让行业内外的人了解了当前国产碳纤维T1000、T800、T700的生产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就坐落在西宁的甘河工业园区。2019年,位于江苏的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把目光瞄向了西宁——年产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作为青海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户甘河工业园区。
“西宁万吨碳纤维项目的正式投产,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里程碑!”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复神鹰落户甘河的消息马上传遍了业界,至此,很多知名企业纷纷落户甘河,人人不禁发出感慨:甘河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冒着黑烟的甘河了。
感恩奋进·拼搏赶超!2022年,甘河工业园区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44亿元,同比增长9.4%,较全年目标任务高出7个百分点,园区工业产值、税收收入等经济指标实现了历年最好水平,规上企业全年保持正常生产,工业产值实现最高水平,占开发区的47%,园区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动力足的特点持续显现。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些亮眼成绩,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一殷殷嘱托的有力实践,也折射出甘河工业园区探索工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艰辛奋斗。
从“黑色”到“绿色”的转型
时间回拨到10年前,人们对甘河工业园区的印象是:这里是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聚集地,矗立的烟囱内冒着浓浓的黑烟,没有人愿意在这个地方待。
如何摆脱发展窘境,发挥自身优势,抢抓良好机遇,一改甘河工业园区旧面貌?
甘河工业园区深刻意识到,出路必定是加快推动园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培育引进新兴产业内在活力,近年来,先后关停落后产能企业13家,淘汰出清低效及两高产能40余万吨,产业发展逐步由“高载能资源高消耗”向“高附加产品精深加工”转变。
几年时间里,以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集聚发展、绿色发展为方向,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试探摸索、风雨兼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四地”建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引领高质量发展,提升了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甘河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抓实体、抓项目、抓产业的意识,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园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重点工作,为园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主动亲商、做好服务的生动体现,也是园区弘扬感恩奋进·拼搏赶超作风,做‘随叫随到、无事不扰’服务员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们按照‘延链、补链、强链’的总体思路,绘制并完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特色化工等5条产业链图谱,谋划关键节点项目112项,不断优化和夯实招商引资项目基础。”该负责人表示。
顶压前行为企业解燃眉之急
1月10日,在青海铜业有限公司电解新增年产5万吨阴极铜改造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厂房主体、电解槽支架施工,机械设备热火朝天。此前受疫情影响,公司也面临着物流成本高等难题,园区主动送政策上门,为企业减税降费、发放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去年,面对全市发生的4轮疫情影响,园区在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的前提下,顶压前行,积极帮扶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全力稳住经济发展大盘——
号召各企业闭环管理155天,在做到精准防控的前提下,建立保通保畅“三级专班”,推进查验关口前移,优化物流运输机制。疫情期间,先后疏导出入园区物流车辆7.8万余辆、生产物资及货物320余万吨,全力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园区企业复产率达到91%以上。
全力帮扶企业解决资金困难,落实留抵退税16.08亿元,减免和缓交各项税费7986万元;帮助企业申请融资专列及专项债资金20.8亿元、专项资金1.66亿元;组织银企对接,协调落实贷款30.47亿元,有效保障了企业生产建设资金需求。
做好产业对接和资产盘活,帮助黄河鑫业、青海铜业等14家企业完成铝液、硅粉、硫酸等产品对接174.6万吨,对接金额达195.8亿元,其中铝水直供97.2万吨,对接金额达190.4亿元。
很多企业都发出了相同的感叹:西宁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园区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在稳住经济大盘中贡献了“硬核”担当,我们将抢抓机遇,精准发力,热爱西宁、扎根西宁、奉献西宁、建设西宁,为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贡献企业力量。
绿色是园区发展最美底色
没有人比甘河人更渴望绿色发展。一组数据:2015年园区空气优良率为58%;2022年园区空气优良率为91.4%。
过去,一进入甘河工业园区附近,灰蒙蒙的天气让人倍感压抑,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令人自豪的产业渐成过剩产能。园区该如何发展?生态环境怎么改善?甘河工业园区曾一度转型。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由于竞争力不强,甘河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选择余地不大,很多企业不愿来也不愿投资。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立足现状,瞄准未来,甘河工业园区确立了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特色化工、光伏锂电配套等新型产业发展思路,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链条,攻坚大项目和产业集群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甘河工业园区再也不是原来那个高污染园区了。”经过多年的发展,这里的居民由衷为园区竖起了大拇指。这几年,园区聚焦产业链条延伸、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逐步实现产业发展由“高载能资源高消耗”向“高附加产品精深加工”转变,形成了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特色化工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碳纤维、氟化工、铬化工、盐化工、多晶硅等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在具体产业的抉择中,甘河工业园区牢固树立抓实体、抓项目、抓产业的意识,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园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重点工作,为园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思想一变天地宽,方向一转无事难。
很快,中复神鹰来了,之后,天合光能也来了,园区逐渐摆脱往日的高污染高耗能印象,绿色产业从弱到强。
去年,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甘河工业园区成功获评省级绿色园区和节水型园区,正在申报国家级绿色园区;云天化、黄河鑫业及云天化13种产品成功获评省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设计产品,现正待国家级评审。
这几年,甘河工业园区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双碳”战略,认真贯彻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积极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园区循环经济工业产值比重达80%,较去年提升2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
站在历史节点回眸,甘河工业园区在创新中突破,在节能降耗上发力、在减污降碳上出力、在绿色制造上用力,在蝶变中成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甘河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