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冬日,西宁人的绿色生活仍然十分精彩。去四季景色不同的人民公园滑冰;拿起照相机拍摄北川河面上的“居民”白鹭、赤麻鸭等;沿南川河旁绿道慢跑、散步;雪天里看一看南北山松柏挂霜的美景……严寒的冬日,西宁人也不缺乏绿色“福利”。
走进位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1536台拉晶炉子在宽敞明亮的车间里满负荷运转,从发料到包装,全自动化生产画面见证了“绿色工厂”“绿色全产业链”的发展轨迹。
……
一项项“绿意盎然”的成果还有一“别称”——绿色发展指数。近日,青海省统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委组织部联合发布《2022年青海省各市州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从评价结果看:西宁绿色发展指数为87.17,居八个市州首位。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测量仪”,绿色发展指数是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在“87.17”绿色指数背后,是西宁市先行先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扣生态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探索实践,在建设生态文明高地上精准施策,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快融入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建设……如今,一个个释放生态潜力、扩大绿色空间的“绿色范本”正在西宁大地涌现。
绿色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弗迪电池、高景太阳能、丽豪半导体、阿特斯、晶科能源、中复神鹰、天合光能,这些新兴产业正茁壮成长,一个个领先项目落地、一次次刷新了纪录、填补了空白。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园区内,各大企业追“新”逐“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近年来,我市依托省市资源禀赋优势,聚焦生态高地、产业“四地”,立足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基础,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全面部署推进了园区改革提升行动。以绿色产业体系建圈强链、集群发展为重点,调整了各园区产业定位、功能布局、招商方向,落实推出了新能源、未来产业、光伏全产业链、锂电产业、康养产业、生物经济等系列措施,制定形成《新兴产业千亿投资计划》,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经济为支撑,以先进材料、未来能源、生命健康为方向的绿色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兴起。
“开发区坚持把绿色发展、绿色制造、绿电消纳贯穿于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大力推进实施了有色、黑色、化工等行业碳达峰行动,在南川工业园区试点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项目、建设储能基地、绿电绿证交易认证、创建零碳产业园区等重点任务,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各园区绿色工厂数量稳步增加。”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绿色让宜居环境提质升级
全年收获346个优良天;野生脊椎动物由71种增加到187种;赤狐做客西宁南北山;马麝在大通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悠闲漫步……翻阅西宁生态领域新闻,里面记录了我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战绩”,见证了野生动物定居西宁,“生态之变”是西宁市民在高原古城收获的最好福利。
去年一年,我市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成国土绿化28.7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4%。优化整合1处自然保护区和8处自然公园现状边界,自然保护地划定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0.4%。实施西宁湟水流域湿地生态修复与提升工程,围绕“精管细养·推新固绿”行动,不断提升城市绿化景观品质,持之以恒厚植绿色发展底色。推深做实林(草)长制,建成市、县区、乡镇、村四级林(草)长制组织体系,全市1559名林(草)长、4903名林草管护员实现网格化管理,市、县、乡三级总林(草)长巡林草1803次。全力推进西宁国家植物园创建,围绕专类园建设,加快植物多样性调查和种质资源收集工作,提升西宁国家植物园的国内外知名度。
西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为引领,以生态环保监管机制创新行动为牵引,以湟水河流域污染治理行动为抓手,系统统筹推进全域全要素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探索零碳城市实践路径,高标准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城市,在打造高原城市高品质生活新标杆上显担当、有作为,在守正创新中走在前作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