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四地”向“新”发力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青海考察调研、两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青海发展寄予厚望,为青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产业“四地”建设,是青海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之锚”。近年来,青海深入贯彻党中央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国家所需、青海所能,积极探索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实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各项工作稳健起步、推进有力、成效初显,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青海,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是青海正确认识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发挥比较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先后制定出台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进一步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细化实化到发展思路、实施路径和工作任务上,推动在青海落地落实。

       围绕产业“四地”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青海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能源条件和生态优势,按照建设产业“四地”要求,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2022年钾肥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3%,2023年前三季度生产钾肥513万吨,为端牢“中国饭碗”履行了青海担当。率先实现国内IBC电池工业化量产,锂电池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镁基土壤修复材料产品实现从无到有,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逐步提升。

       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全面起势——建成海南、海西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争取三批风电光伏大基地项目2343万千瓦,占全国规模的10%以上。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绿色大数据中心投运。绿电实践活动屡次刷新世界纪录,青海绿电点亮杭州亚运会赛场。

       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提升——东西南北四条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精品环线加快打造,一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布局建设,青海湖示范区创建成效初显。生态旅游补偿、特许经营准入机制创新建立,自然生态、民族风情、观光探险等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大美青海·生态旅游”热度快速提升。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打响品牌名片——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有机枸杞、冷水鱼生产基地,累计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050个,有机监测草原总面积突破1.2亿亩(0.08亿公顷),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超过780万头只,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2023年年内可输出大宗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超90万吨。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青海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聚焦绿色发展产业,厚植发展“新动能”,建设产业“四地”,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扎扎实实走上了具有高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青海以服务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己任,深入开展清洁能源开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清洁能源替代、储能多元打造、产业升级推动、发展机制建设“六大行动”,努力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扎实推动以绿色低碳为特点的清洁能源高地建设。

       随着鲁能冷湖50万千瓦风电场等发电项目陆续并网,青海电网2023年新增清洁能源装机达到980.88万千瓦,全省电源总装机和清洁能源装机分别达到5497.08万千瓦、5107.94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突破5000万千瓦、较2022年底增长23.77%,清洁能源发展保持强劲势头。

       为确保新能源“用得好”,青海省推广源网荷储一体化、园区绿色供电,提升本地新能源消纳能力。围绕工商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大力推行“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的化石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升级绿能大数据平台,打造“双碳”大数据中心,探索实施零碳产业示范园100%绿电供应……如今,清洁能源逐步成为青海经济发展的支撑要素。

       绿色,不仅是青海的生态“底色”,更是青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透过“生态之窗”透视青海高质量发展成色,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设立为全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青海方案”;全省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达到7类87处,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9.2%;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高原高寒湿地和江河源头水源涵养能力有效提升,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保护“中华水塔”行动深入开展,水源涵养能力稳步提升……

       从三江源头到大湖之畔,从农区人家到草原牧乡,青海聚力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名片,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以绿色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行。

       汇聚科技创新动能  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为全面推进产业“四地”建设正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迈进,青海向“新”而行,依靠创新驱动积蓄发展动能,积极培育新产业,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推动高原特色优势农牧业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

       为推动种业科技创新有序推进,青海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种业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鼓励全省种业行业快速发展。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青海复份库成为国家核心库,保存资源44.85万份。25个畜禽遗传资源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新选育羊肚菌新品种8个,填补了我省食用菌菌种空白。昆仑14号青稞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地区单产超过300公斤。青薯9号推广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

       以科技创新驱动为引领,大力推进盐湖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从一滴卤水到盐湖循环发展,青海盐湖产业用科技创新驱动盐湖资源综合开发,逐步搭建起从单一钾肥开发到盐湖化工、能源化工、有色金属、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产业耦合发展的循环产业模式。全省首个“揭榜挂帅”项目——“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顺利实施;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生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基本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项目+人才+技术+资金+平台+企业”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

        推动打造清洁能源创新样板,积极培育能源产业发展“新动能”——

       深化应用多能互补协调调控技术,实现不同时段优化调度与实时控制功能的有效集成,增发新能源超过9000万千瓦时。推广应用源网荷储互动技术,通过优化储能电站充放电模式、完善源网荷储协调平衡策略等技术手段,提升全网新能源利用率1.2个百分点。探索应用线路动态增容技术,提升新能源送出和重负荷地区供电能力……

       创新之火,势可燎原。青海将以科技创新规划为引领,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顺应产业技术变革趋势,以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为突破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深化产学研联合,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有重点地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助力产业“四地”建设的步伐加快。

       回望来时路,展望新征程。青海省紧扣首要任务,一个举措接着一个举措,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发挥优势、释放潜力,产业“四地”向“新”发力,推动青海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