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外贸企业规范经营管理的探索

近年来,青海省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青货”走出高原、走向世界,进出口总值稳步增长,青海逐渐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为持续提升监管效能,西宁海关对全省外贸整体发展状况、外贸企业及产业发展特点、监管形势等多方面进行梳理,为更好贡献海关力量提供参考。

一、青海省外贸企业现状

目前,青海省内完成海关备案注册企业共1755家,外贸活力不断增长,外贸企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产业集中。长期以来,省内外贸企业的主要进出口货物种类集中在高原农畜产品、传统工业制品及自然资源类货物等。随着青海产业“四地”建设持续推进,外贸“新三样”货物出口成为拉动外贸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低附加值的初级农产品提档升级为高价值、有特色、更健康的“青”字号高原特色农畜产品。以传统工业产品及自然资源为主要出口货物的外贸企业,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保持出口活力。

(二)企业聚集。青海重点外贸企业主要集中在西宁市、海东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市州。这些地区交通便利、产业集中、金融保障较好,企业进出口贸易相对活跃。

二、问题汇总

在西宁海关从2021年至今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中,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涉及海关各个监管领域,通过对这些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违法违规量多罚少。随着青海外贸不断发展,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也在增多。在跨境电商、食品化妆品进口等新业务中,企业违法违规问题多为首次,且情节轻微或未造成严重后果,海关基本采取非行政处罚方式予以规范和纠正,直接进行行政处罚的则较少。例如,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稽查发现规格型号、税则税号填制错误,通过追补税款、删改单等方式纠正;对企业年度核查发现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责令限期整改。

(二)外贸发展能力不足。实地调研发现,本地多数外贸企业严重缺少进出口贸易经验、专业人才和主动学习意识。对国际市场环境、贸易方式等重要信息了解不足,对进出口业务流程一知半解,时常出现抛开政策法规盲目蛮干,造成违法违规风险增大。如某企业进口货物时因不了解海关监管规定,擅自处置命中查验的货物,受到行政处罚。部分外贸企业缺乏开展国际贸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国际贸易流程多、费用高、难度大,往往“推一下动一下”。

(三)对外依赖长期存在。青海外贸企业由于受到交通、市场及外贸业务能力等方面短板的影响,对外依赖长期存在:一是本地出货外地销,将青海省内生产加工的产品转向国内传统外贸强省或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代为销售出境,赚取国内市场利润;二是外地出货外地销,在青海注册企业,但日常经营办公在外地,从各地集货后在主要口岸所在地开展进出口贸易;三是外地收货外地销,在青海注册企业,在一线口岸所在地开展以食品、化妆品等货物进口为主的国际贸易,通关后将货物分销至全国。这些贸易方式导致本地外贸资源流失、数据缺失、监管风险外溢,严重制约青海外贸发展。

三、成因分析

(一)外贸企业守法意识淡薄。政策宣介不充分,导致本地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了解较少,对海关监管要求知之甚少,违法违规风险较大。新生企业在缺乏对国际市场和外贸法律法规掌握的情况下仓促开展业务,易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增加海关监管难度。

(二)监管方式不完善。针对青海不同类型外贸企业来看:一是自然资源进出口企业,进出口贸易流通基本集中于国资或省资国有企业,海关监管方式和途径相对固定单一;二是省外资本投资企业,在国家政策扶持下,电动汽车、锂电池及光伏产品等“新三样”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与之相对的海关监管模式还需完善调整;三是本地特色产品出口企业,主要出口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海关监管主要集中在出口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和质量,尚未实现对整体规范性经营的延伸监管。

(三)地区外贸欠发达。受到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青海外向型经济发展处于全国靠后位置。除曹家堡国际机场口岸外无直接沿边、沿海口岸,外贸形式以一般贸易为主。设立曹家堡保税物流园区(B型)、西宁综合保税区后,外贸业态初步实现多样化,海关对外贸新业态的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本地企业积极性低、对政策了解不够、缺少平台支持等问题需要海关、商务等部门进一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提升对外贸的重视程度。

(四)外贸形势快速变化。在国际市场不断变化背景下,贸易业态和安全形势快速变化,对青海外贸企业经营和海关监管带来影响。随着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企业探索外贸新路径意愿强烈,但对新业态认识有限,缺乏经验。企业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外来物种入侵、意识形态安全等风险要素不断叠加。此外,极少部分企业钻法律空子,对海关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对策建议

(一)培养主体守法意识。本地企业因守法意识淡薄导致违法违规而不自知的情况屡见不鲜,向外贸企业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尤为重要。一是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在海关监管工作全链条中嵌入法律法规宣传。二是以“关长送政策上门”活动为载体,结合企业实际精准普法。三是强化关地协作,联合相关部门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法规解读和外贸政策宣介。四是提升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

(二)强化海关全程监管。不断完善全流程监管体系,为外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一是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积极融入“1+N+X”方案体系,不断积累智慧监管经验。二是发挥海关技术人才、装备和支撑作用,在急难险重问题和常态化监管中发挥技术优势,提升监管效能。三是推动海关与外贸企业良性互动,帮助企业查找风险点,以海关监管助推企业良性发展。

(三)持续深化省际合作。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青海要积极融入大环境大市场。一是建立协作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外向型经济发展特色优势,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二是与发达省份保持良好协作和对口支援关系,加强企业之间合作,学习先进经验,探索外贸发展新路子。三是发挥职能优势,借助交流平台学习不同海关监管经验,提升监管质效。

(西宁海关   朱雪迎 杜永胜 王立志 罗瑞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