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西宁串起高原光伏“朋友圈”

       一束光,让光伏行业以“追光”为使命,让人类社会得以更广泛地、更低成本地拥抱绿色能源。在青海,年平均日照2500小时以上,日照强度5800-7400兆焦/平方米,具有大规模集中开发太阳能发电的土地、光热资源优势,光伏能源开发潜力巨大。

       依托青海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一批国内外知名光伏制造企业落户西宁,跟随“追光者”的脚步,记者走进西宁市各大光伏制造企业,探寻西宁光伏全产业链突破“零”背后的足迹。 

       从无到有  串起高原光伏“朋友圈”

       硅是大自然的恩赐,对于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的光伏产业来说,多晶硅是光伏发电不可或缺的材料,而说起西宁的“追光”历程,就要从多晶硅说起,2006年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洲硅业”)在青海省注册成立,准备在东川工业园区建设中国第一个自主设计的千吨级现代化多晶硅工厂。

       那时,多晶硅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作为当时唯一一家自主设计的封闭式多晶硅工厂,亚洲硅业的建厂难度可想而知。但西宁选择站在亚洲硅业的背后给予鼎力支持,在亚洲硅业一期的还原厂房内,原来有多国生产型号不同的还原炉互相“比拼”,但在二期建设中,亚洲硅业顺利实现了核心设备24对棒还原炉的国产化,并采用了当时世界上处理能力最大、自主研发的热氢化炉。就这样,在多晶硅行业迅猛发展的时期,亚洲硅业走过了自主创新的第一程,西宁也迈出了发展光伏制造产业的第一步。

       在行业内率先建成自主设计的全封闭闭路循环工厂,建成西北五省区首个半导体ICP-MS超净实验室,不断升级余热利用系统,用数字化3D建模技术进行厂房设计,努力实现核心设备国产化……经过18年的发展,在多晶硅行业迅猛发展的时期,亚洲硅业完成了多晶硅制造技术的点滴积累,成为青海光伏行业循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光伏产业更是将高原光伏“朋友圈”串联在了一起,早上,亚洲硅业的多晶硅料经过运输,不一会儿就运送到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高景”),被装入N型加料器由设备运送到单晶炉边等待入炉。

       就产业集群化发展来说,企业间原材料就近供应不仅可以节约成本,本地区、本园区产业链循环供给也是企业“抱团取暖”,做强“朋友圈”的最优解。

       “企业各车间开足马力,全力冲刺目标。为此,我们与亚洲硅业、丽豪等本地原材料生产企业建立了合作。”青海高景太阳能常务副总经理吉孝云说。

       从强链到补链  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崛起

       双碳”背景下,光伏赛道火热,涌入了各路新秀。2021年,青海高景在西宁开工破土,伴随挖掘设备的隆隆巨响,第一家落户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的单晶硅生产企业创造了93天点火试产的“高景速度”,西宁打造光伏制造产业链迈出重要一步。

       同样创造奇迹的,还有青海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晶科”)——从开工到点火有效用时70天,速度创行业第一;20GW全面量产N型单晶,产品创行业第一;N型最高效热场,技术创行业第一。晶科在西宁连创三个第一,震惊了行业。

       创造奇迹的背后是西宁与企业的“双向奔赴”,围绕重点产业,西宁推行“链长制+包保制”,以精准招商和靠前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保障,助力企业生产更稳、产业链条更强。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开展重点企业包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金牌“店小二”等服务,实现“一企一策精准调度、一对一上门服务”,优存量、扩增量、强后劲,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青海高景在技术、品质、规模等方面均属全球先进水平,为此,企业生产的210mm大尺寸单晶硅棒与硅片在全国光伏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作为第一家落户南川工业园区的单晶硅棒生产企业,青海高景吸引并带动了一批优质光伏配件企业入驻园区,对推动青海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以及两个千万千瓦级产业基地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吉孝云说:“截至2023年11月,企业在产能全部释放的情况下,预计贡献产值逾百亿元。”

       在当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上显担当、有作为,产业跑道上,西宁正以建设产业“四地”中心城市为引领,不断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着力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光伏制造、锂电储能、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强势崛起。 

       从“圆”到“方”  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一个个标准化的车间、一排排耸立的精馏塔、一条条盘旋的管道……如今,走在西宁市各大光伏制造企业,最直观的感受便是青海光伏产业链上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追光者”们布局“新赛道”、抢占“制高点”,加快构建具有西宁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时间转回到2023年8月1日。当日天合光能青海基地年产5GWN型i-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下线,标志着西宁实现光伏全产业链零的突破。
       作为致力于成为全球光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天合光能率先在青海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光伏全产业链零碳产业园。走进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宽敞明亮的拉晶车间,384台5米高的拉晶炉24小时运转,场面极为壮观。

       “天合光能落地西宁,通过在青海构建产业集群,布局产业链、拓展创新链、融通资金链、激活人才链,着力延链补链强链,使青海光伏产业实现从‘一业独大’向‘多业支撑’的转变,助力西宁市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青海大基地总裁仝斌说。 

       2023年2月成功下线首根210+N单晶硅棒;4月第一片至尊670W系列超高功率组件成功下线;5月切片项目正式开机点火上机开切;8月第一片N型i-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成功下线……翻开天合光能青海基地项目建设“光”彩夺目的一页页,人们看到,一条追“光”逐“新”的全产业链已逐步形成,天合光能在青海的全产业链布局,填补了青海规模化生产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空白。
       放眼看去,单晶硅发展已成为青海省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对于光伏行业的专业人士而言,一根再普通不过的单晶硅棒从“圆”到“方”的外形改变,只是生产工艺的进阶,而对于打造光伏制造全产业链的西宁来说,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集聚发展优势,注入强劲动能,如今,依托青海资源优势和自身产业基础,西宁市打造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筑起了光伏全产业链发展的“小高地”,也为青海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承载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