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向“新” 积蓄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工业稳则经济稳。

  打开2023年青海工业经济发展画卷,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快速发展的清晰脉络:根据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计,2023年1月至11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12位;完成一般性工业投资295亿元,同比增长14.8%。预计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完成一般性工业投资315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00亿元左右。

  一个个较快增速的数据,彰显着青海工业经济发展之“稳”,产业创新优化升级之“进”,积蓄着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3年,记者深入工业生产一线,走进企业、走进车间、走进园区,解码青海工业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动力”与“活力”。

  以“绿”为进 产业迈上新台阶

  2023年9月15日,黄河流域最大的水电站——黄河上游拉西瓦水电站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意味着拉西瓦水电站从建设期正式转入生产运行阶段;9月16日,随着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玛尔挡水电站750千伏云杉变电站全站设备带电运行,标志着国内海拔最高的75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正式投运;11月14日,随着玛尔挡水电站下闸蓄水指挥部一声令下,两套导流洞平板闸门徐徐落下,国家重点能源项目玛尔挡水电站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该电站正式进入2024年3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前的冲刺阶段;12月14日,随着最后一层堆石料碾压完成,羊曲水电站镶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顺利填筑到顶,该坝型是国内首座镶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标志着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项项标志性工程建设“快马加鞭”,将为“双碳”目标实现作出重要贡献。

  9月,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海南基地共和县100万千瓦光伏项目第二批50万千瓦项目顺利接入昕阳变330kV汇集站,标志着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10月,在海南藏族自治州330千伏塔拉—宗日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现场,随着最后一个跨越档附件安装工作的完成,塔拉-宗日输电线路工程成功实现“17连跨”,创造了青海电网建设输电线路跨越数量之最。将进一步提高青海南部电网输电能力,为海南州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供应。

  从“风生水起”到“风光无限”,青海的绿色能源已构成了一道独特而壮观的风景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塔拉滩上,一块块闪耀的太阳能光伏电板构成了“蓝色海洋”;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瀚海戈壁上,一个个白色的“大风车”不分昼夜地旋转……

  12月,黄河公司建设管理的“青豫直流”二期2标段90万千瓦光伏项目首批10万千瓦项目顺利接入旭明变330千伏汇集站;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青海青豫直流二期90万千瓦光伏项目建成投产;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共和塔拉滩30万千瓦光伏建设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中核汇能青海德令哈50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中33万千瓦(330MW)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与此同时,青海第三批风光大基地首个开工项目天合中核汇能海南100万千瓦源网荷储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绿色引领加快转型升级,产业承“链”而上,助力提升新型工业化更浓“含绿量”。8月,天合光能青海基地年产5GW N型i-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成功下线。至此,天合光能青海基地从拉晶、切片到电池、组件实现全线贯通,意味着青海光伏全产业链实现了“零的突破”。

  “青海坚持上下游协同发展思路,推进落实《青海省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工作方案》,明确重点发展盐湖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大数据等5大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省工信厅相关负责说。

  8月,记者从青海省能源局了解到,由青海省能源局和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联合编写的《青海省清洁能源发展报告2022》正式发布。数据显示,青海省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突破4000万千瓦,占比突破91%。截至11月底,全省电力总装机4921.98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4532.84万千瓦,占比为92.09%,新能源装机3228.33万千瓦,占比为65.59%。

  向“新”而行 激活发展新引擎

  工业化发展向“新”而进,青海聚焦产业“四地”建设,着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

  据统计,2023年1月至11月,累计生产钾肥658万吨、占全国钾肥产量六成以上,碳酸锂10.1万吨、同比增长47.5%;单晶硅15.66万吨、同比增长1.34倍,多晶硅15.64万吨、同比增长近2倍,光伏电池34.44万千瓦、同比增长49.9%;碳纤维1.52万吨、同比增长1.16倍。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6.8%、50.2%。

  当“智”造的“东风”吹进传统产业,不仅提升了品质与效率,还有生产模式的焕新。

  走进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的西部矿业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电解车间,阴极铜的出装槽作业正在紧张进行,剥片机组的机器人满负荷工作,一摞摞阴极铜板经过机械臂高效快捷的剥离,打包入库,每天有448吨阴极铜走下生产线,它们将作为铜箔的原材料运输到省内外的下游企业。

  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黄家全告诉记者:“车间采用的电解方式在国内而言较为先进,具有较高的机械化跟自动化程度,通过优化配料、创新工艺操作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2023年全年实现阴极铜12.06万吨。”

  而这只是青海企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全省的各大园区、企业里,到处都在上演“智”造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与转变。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也让新型工业化“新”路越走越宽。

  5月31日,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卓乃湖中国移动5G基站开通运行,标志着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心区域可通过5G网络连接全球,将助力三江源国家公园“智慧化”管理,利用5G技术在可可西里保护区向世界传递“中国生态保护”声音。

  “按时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开通卓乃湖5G专网,发挥5G超远覆盖技术,卓乃湖保护站周边7公里地域已接入5G网络,上网传输速率最高可达860Mbps。” 中国移动青海公司总经理胡波介绍。

  6月28日,中国华能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全国产光伏监控系统——华能睿渥S316在华能青海共和世能光伏电站正式投运,标志着我国光伏电站控制技术的自主创新取得了重要进展。

  9月15日,在2023“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绿电成果零碳产品认证发布会上,黄河公司高效IBC组件产品颁获国际EPD认证证书,这也是青海省获得的首个国际EPD认证证书。

  “2023年以来,我省落实‘数据援青’决策部署,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力。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投运,省通信网络保障中心获批设立,京东(青海)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运营,绿色算力产业联盟、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正式成立,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