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鹰“西”飞 御风而翔

       5微米,意味着什么?不足头发直径的1/10。

       直径5微米的碳纤维,有多“强”?每平方毫米面积能承受500公斤的拉力,比重不到钢的1/4,强度却是钢的7倍至10倍。

      “坚韧如丝”的碳纤维,被誉为21世纪的“黑色黄金”,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体育器材等方面,是国家安全、武器装备亟需的关键战略物资,是新兴产业发展亟需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外长期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的敏感材料。

       2021年,我国国产碳纤维供应2.5万吨左右,其中3000余吨来自位于西宁市甘河工业园区的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复神鹰西宁公司),未来这里生产的碳纤维将占据国产碳纤维产量的“半壁江山”。

       一场划时代的“西飞”

       中复神鹰西宁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连峰介绍,碳纤维行业自2018年开始,进入供不应求的阶段。

       这一年,已经在前一年通过对干喷湿纺技术的不断升级,实现千吨级T800级碳纤维生产稳定供应的世界500强中央企业中国建设集团,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碳纤维成为新材料的支柱产业,面对整个碳纤维市场供不应求的形势,开始战略规划新的生产基地。

       经过一年的调研,连云港、徐州、云南……在几乎考察了东西部所有适合碳纤维生产基地建设的地区后,团队最后一站来到了西宁。

      “作为清洁能源大省,青海在电价、能源、土地等多个方面的要素成本具有一定比较优势。除此之外,营商环境、招商政策也是西宁的‘软优势’。”连峰一语道出了“西飞”的缘由——他们要用青海“绿色能源”生产“绿色材料”,做大做强产业链,在全球碳纤维市场谋求更大作为。

       2019年3月,中复神鹰西宁公司成立,隶属中国建材集团,是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复神鹰是国内第一家、世界第三家掌握生产高端碳纤维所需的干喷湿纺技术的企业,产品涵盖T700级、T800级、T1000级和高模量级系列,解决了国家“卡脖子”的关键材料问题,在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等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中国工业大奖。

       连峰说:“2021年虽然受到全球疫情影响经济减缓,与2020年相比,碳纤维的年增长率依然有13%左右,保持了行业稳定增长的态势,全球总需求量达到13万吨。2021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量约为6万吨,其中,国产碳纤维仅占国内市场总需求的41.7%,另外近60%的需求需要依赖进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神鹰西飞”可以说是我国碳纤维事业蓬勃发展的里程碑事件。2021年9月8日中复神鹰一期1.1万吨碳纤维项目的投产运行标志着国产碳纤维迈入产业化新时代,标志着全世界海拔最高的碳纤维制造基地正式投入运行。

       连峰表示,西宁碳纤维项目承载着国家责任,将全力把神鹰西宁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碳纤维生产基地,提高国家高性能碳纤维的自主保障能力。

       一段660米的“旅程”

       4月2日,随着中复神鹰碳化二车间的大门被缓缓推开,车间主任胡宝宝热情地带记者一同体验碳纤维在车间内的一段仅660米的“旅程”。

       车间配置有两条4米宽幅的生产线,是当前世界最大宽度的单通道生产线。

       走进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捆捆原丝,此时车间的温度与室外在体感上几乎没有差别。

       沿着原丝的延伸的方向前行,便来到了退丝架前,一束束原丝在横张力的作用下成放射状退丝。

       胡宝宝抓住一束原丝说:“可别小看这一束原丝,这里面有直径7微米的原丝24000根呢!”说着,他将手中的那束丝轻轻拉展,一根根纤细的透着光的原丝铺开成一片,根根分明,晶莹剔透。

       随后,进入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阶段,车间内的温度逐渐升高,碳纤维在机器内进行着自己的“奇妙旅程”。

       透过仅有的几处可以观察到碳纤维的缝隙,我们惊喜地发现,碳纤维颜色逐渐变深,从乳白色到棕色最后成为黑色,胡宝宝说:“这个过程里,碳纤维的碳含量也不断增加,从低温碳化过程中的60%,到高温淡化过程后的95%,逐渐达到合格的碳纤维产品标准,所能承受的拉力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增强。”

       最后,经过表面处理、上浆、烘干等工序一轴轴高性能黑色碳纤维诞生了。原丝经过这660米的旅程被成功“纺”成“黑色黄金”。

       胡宝宝介绍:“车间可满足盖T700级、T800级、T1000级以及M系列碳纤维的生产,每年的单线最大产能可达3500吨。而车间所在的厂区更是国内首个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

       距离该车间不远处的二期“年产1.4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现场正如火如荼,各车间已完成土建工程主体封顶,生产线主体设备已全部完成招标工作,进入定制加工阶段。预计4月底设备陆续进场安装,10月底首条生产线进入联动试车阶段,年底将形成2.5万吨碳纤维生产规模。

       一次更高更快的挑战

       中复神鹰腾飞在西宁,同样带动了西宁多个产业链迎来新突破。

       2020年,西宁市全面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抓总链,各市级领导抓分链,各行业领域专家、部门协同推进,立足“五大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因碳纤维在新材料领域的特殊地位,使得中复神鹰西宁公司在特色化工产业分链的“强链、补链、延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又因及其在汽车制造、航天等多领域的应用,使得中复神鹰西宁公司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分链和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分链两个产业链的“建链”意义重大。

      “碳纤维产业以往从项目建设到投产运行需要三四年时间,而我们在西宁用了仅仅两年时间就实现了建成、投运、盈利;二期工程建设启动所需的各种手续仅仅用时一个月就全部办理到位。数据背后体现的是西宁市委市政府对产业发展的迫切期望和大力支持,凸显的是释放改革红利、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2022年2月17日,在西宁市第一期“企业家茶座”上,连峰如是说。

       也是在这次“企业家茶座”上,连峰提出作为青海的一个全新产业,具有碳纤维领域专业背景的技术人才亟需,希望能够建立更加广泛的、深度的校企合作。令他没想到的是,会后,相关领导和职能局便主动联系他,详细听取意见建议,并迅速开展调研给出解决方案。现在此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连峰说:“西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使我们更加坚定了继续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致力于把中复神鹰西宁基地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碳纤维生产基地,以感恩之心展现更大作为,把上下游产业链串起来,共同推动碳纤维产业可持续向前发展。建议加大对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链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相关企业加强横向协作,形成创新联合体。”

       一期项目建成即投产、投产即达标,并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二期1.4万吨项目也已于2021年10月启动建设,预计今年下半年陆续建成投产……“神鹰”正在西宁这片沃土上御风而翔,西宁市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采访中,连峰诚恳地说:“‘神鹰速度’的背后是青海速度、西宁速度,我们将把自身发展与青海优势结合起来,让‘神鹰’飞得更高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