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行驶、踏浪而出的辽宁舰;在雪山下飞奔,四蹄溅起雪花的野牦牛;佛光四起、冲破画框、震撼人心的唐卡……
今天,想感受裸眼3D不用去韩国首尔时代广场找网红大屏了,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青海荟源工贸有限公司的展览区一样能够感受到这冲击心灵的震撼感!
而说起这家企业,绝对是藏在深闺中的“黑科技”制造者。别看企业起步晚,体量小,但拿出手的件件都是令人拍手称奇的“新产品”。
今天,记者就带您走进厂房,了解一下这些出生在高原的炫酷“黑科技”。
神奇“光栅”,让平面变立体
是什么使一张平面图变为立体?是什么让静态图片如此栩栩如生?这其中的奥妙就是光栅!
根据研究显示,我们人类的眼睛在观察一个三维物体时,由于两眼水平分开在两个不同的位置上,所观察到的物体图像是不同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像差,由于这个像差的存在,通过人类的大脑,我们可以感到一个三维世界的深度立体变化,这就是所谓的立体视觉原理。
也正是运用了这一原理,青海荟源工贸有限公司在高原完成了裸眼3D的研发和再创造。
一幅辽宁舰的静态图为什么给人一种乘风破浪的运动感?因为通过将光栅直径打磨到足够小,同时叠加26层不同角度的辽宁舰图片就能出现立体的效果。当记者站在一幅一人高的裸眼3D唐卡画像前,画中人物能给人极为真实的压迫感,这是因为这幅画叠加的不同角度图片达到了1200多张。
光栅做得越细,不同角度图片叠加得越多,画面越立体,越真实。当然,成本也就越高。借用这一原理,企业又研发了裸眼3D广告箱、裸眼3D婚纱拍摄、裸眼3D静物转换器、裸眼3D电视等一系列衍生品。
在2019年以“新时代的中国:大美青海 从三江源走向世界”为主题的外交部青海全球推介活动上,青海荟源工贸利用裸眼3D技术将青海的动植物以最真实的状态呈现给了世人,为推介会添彩,也出尽了风头。
公司负责人赵晓宏说:“企业一直科研攻关,想方设法将裸眼3D技术发扬光大,现在我们可以实现平面物体的3D转换,同时成本压缩到了最低”。
智能调光玻璃,打造新型家居
你是否在充满科技感的影视大片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全透明的玻璃房会随着时间和天气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遮光效果,房顶更能根据需要呈现蓝天白云、璀璨星空的景象。在一天的开启中,叫醒你的不是闹铃,而是自然光线的变化,让你实现真正自然醒。
怎么样?这种智能生活是否让人羡慕。目前该公司的智能调光玻璃已经可以实现大片中的智能生活。
在企业办公室与会议室的间隔玻璃墙就是一面这样的玻璃,通过轻按开关就可以实现磨砂与透明的转换,且响应速度只有十分之一秒。
赵晓宏说:“我们办公室修建这面玻璃幕墙不仅节省了一面隔断墙的造价,更节约了空间,玻璃幕墙透明和磨砂的转变保证了私密,玻璃中加入不同的气体,能实现隔音、保温,此外,磨砂状态下我们一般还会将其当做投影幕墙。”
赵晓宏说,我省已经有多家酒店、金融机构、广告公司在运用此产品,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能做这项技术的企业屈指可数,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遥远的青藏高原上就有一家。
赵晓宏介绍,公司之所以在行业处于领先,主要是3D显像技术的积累。当然,科研的道路没有终点,3D显像光栅材料的技术再升级、继续开发2D转3D图片合成软件、深耕上下游生产厂商设计开发全套裸眼3D显像生产技术等,都是企业正在努力的方向。
智能VR,让学习身临其境
你以为VR运用最多的是游戏和购物?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荟源工贸通过建模实现了带着VR眼镜在海洋、森林、太空等各个环境中的穿梭,身临其境般与各式动物、植物亲密接触。
赵晓宏说:“研发这套运用系统,是考虑到地处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因为交通或者其他原因无法接触到一些动植物时,就可以通过VR身临其境地感受,同时结合手柄传授相关知识。”
不仅如此,智慧党建、中医针灸、工业运维,在企业的创新下都可以通过VR来实现。赵晓宏说,通过VR练习技艺、学习知识,更能节约开支,同时将学生可能面临的危险降到最低,也让平面的东西更加立体、真实。
智慧文创,让文化传承活灵活现
从裸眼3D到调光玻璃再到智能VR,企业的产品似乎跨度非常大,但其实这些都运用了另一核心就是建模技术。因为企业建模技术的专业性,曾被故宫博物院邀请参与了故宫文物的3D建模,让故宫文物“活”起来。
2019年,故宫精选近百件典藏器物,以三维数字模型的形式在高清屏幕上展示。观众可以伸手触摸、缩放,观看文物细节,在数字交互中体验到观展的乐趣,并获得知识和启迪。同时,还将文字、图片、视频介绍、藏品评估融为一体,使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都能获取到有趣、易懂、多形式、多元化的文化知识信息。
今天,这项技术复刻到了企业的展厅,“只要在屏幕上轻轻点击这把‘画珐琅开光提梁壶’,就能360度观看精湛的制作工艺,查看每一处细节,还能为它‘点火’,等待水开沏茶。”赵晓宏一边介绍一边演示,在他手中,这件清乾隆时期的文物瞬间“活”了起来。
继续点击数米长的演示屏,上百件文物在屏幕上活灵活现。看似简单的一个个动作背后,是赵晓宏带领的企业在创新与突围下,被市场所认可。
截至目前,这家企业已有13项专利技术,32项已受理的发明专利,填补了我省3D成像技术的空白,真正掌握3D核心技术及研发能力,引领西北及全国3D成像趋势。他们的产品远销欧美,在国内留下了“青海产”的良好口碑。
赵晓宏说,基于企业产品的创新性,越来越多的可应用领域中有了“青海造”的身影,更给了以技术为支撑的初创企业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