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纽带 让青海算力与时代相拥 ——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综述(中)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关键生产力。

       青海,抢抓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和“双碳”战略机遇,依托自身资源、能源和生态优势,在数字经济尤其是算力产业的发展中紧跟时代浪潮,抢抓发展机遇,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绿色算力产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3年,青海省在全国率先发布绿色算力5项地方标准,已建在建数据中心超过4.3万标准机架,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建成投运。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100亿元,占GDP比重28.7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20%……

       在如今百舸争流的数字经济赛道上,青海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趁势而为、只争朝夕,以数字赋能助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聚力打造绿色算力基地,因地制宜推动绿色算力成为重要新质生产力,推动高原资源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拓宽绿色发展的青海之路。清洁能源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正成为青海算力与时代相拥的重要纽带。

       夯实产业“底座”  抢占经济发展“新潮头”

       2023年12月16日,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在西宁正式开通运行,这标志着青海正式跻身全国互联网顶层架构节点行列。

       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是目前我国东经102度线以西地区唯一的骨干直联点,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创造了从申报到审批2个月、从审批到试运行8个月的“青海速度”,以全国最快速度建成。目前,直联点已开通总带宽1200G,省内本地网间时延由35.39ms降至2ms,降幅达94%,省间流量疏导减少了约1800公里绕转距离,西北四省至青海时延降幅达50%,承载网间互通峰值流速达230Gbps,峰值带宽利用率仅为19.2%,数据承载空间巨大。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郭毅说:“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骨干直联点聚集辐射作用,拓展骨干直联点应用支撑能力,全面提速我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发展、促进数字应用融合和数字技术创新,为我省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稳定的网络环境和数据支撑。”

       为抢占经济发展“新潮头”,青海省统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算力供给体系,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基石,夯实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底座”。

       青海省指导推动省内电信运营企业实现三线互通,企业之间数据交换传输速率大幅提升,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投运,互联网网络通信质量大幅提升,网络性能不断优化。5G建设提速加档,5G基站总数达到1.55万个,每万人5G基站数达25.97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快千兆光网部署和行政村光纤宽带建设,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宽带用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重达98.44%,实现行政村及以上区域光纤宽带100%覆盖。

       今日之青海,已经完全具备了承载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各类应用的条件。

       打造智慧“大脑”  答好“产业化”时代考题

       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是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全国首个大数据中心领域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智慧供应系统示范样板,重新定义了绿色大数据中心新标准以及绿色能源显性化消费新模式。

       数据中心利用青海气候冷凉的自然条件,在通过建筑结构的独特设计保证空气自然流通。同时,通过在机房构建直接蒸发、间接蒸发+直接蒸发两种冷却模式,运行“下送风+冷通道”封闭模式,全年可保证314天不开启压缩机,节能比列达27%。不仅如此,这里每一度电的生产、传输、消纳以及各发电电站的供电数量和占比都可精准追溯。

       绿电的100%利用,让数据中心实现了“零碳”目标,年减碳量30万吨。数据显示,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PUE(电能利用效率)已下降至1.2以下,距离“1”的理想水平越来越近,绿色化程度越来越高。

       为推动清洁能源优势加速向绿色算力优势转化,青海已经迈出了探索的脚步,正在加快谋划打造青海绿色算力基地。如今进展如何?

       青海省数据局局长靳力回答了我们的疑问:“到2023年底,全省已建在建数据中心4.3万标准机架,较2022年同期增长34.4%。新增智能算力规模达到280PFLOPS。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青海雨色大数据中心、重庆亿众‘丝绸云谷’低碳算力产业园、青藏高原生态大数据中心、青海昆仑智能算力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青海大学分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网络基础不断夯实,西北地区首个根镜像服务器部署上线,西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成投运,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投运。”

       青海绿色算力产业联盟组建成立,依托国网电力公司青海省能源大数据中心成立“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挂牌成立“青海零碳大数据产业实验室”……今日之青海,“绿色算力”产业正加快发展,“绿色算力”品牌影响力正在注入新动能。

       赋能“千行万业”  “数字化”激发更大潜力

       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大基地组件车间,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着当日产量以及其他生产数据。“我们车间已经实现全AI自动识别,产品实时监测合格率,只要出现问题,工艺工程师会第一时间给出解决方案。”组件车间质量负责人鲁云介绍。

       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不仅在青海是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制造企业之一,更是光伏行业智能化生产的“全球样板”。天合光能材料事业群总裁、青海大基地总裁仝斌说:“青海基地从IT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过程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数据管理和分析方面都设定了单独目标。当前,已实现从采购、计划、生产、仓储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方面有着明显改善。”

       近年来,青海各地各部门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不断实现融合发展。

       青海高景太阳能公司等14家公司获得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证书,智能制造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加快应用,元通钾肥盐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投运,盐湖股份基于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产品管理平台具备上线条件,中信国安锂业建成年产2万吨碳酸锂“智能车间”。盐湖化工、食品等行业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规模化应用,引导南川工业园区、青海丽豪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等园区、企业打造开放合作、高效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数字服务业同样加速发展。青海河湟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青海拉面产业数字化平台、青绣数字化经济总部发展势头强劲,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根据商务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青海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75.3%,增速位居全国第三位。

       从智慧城市建设到打造智慧工厂,从百姓的幸福生活到工业的高速发展……今日之青海,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数字化正赋能千行万业,产业数字化正促进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激发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更大潜力。